正在修行的道长

家庭内部叨叨这个现象很普遍,尤其是女人,以致于很多人把爱叨叨归为女人的一种特性,认为女人就是天生爱唠叨。

很久前跟人偶尔谈论起这个话题,我说最烦人唠叨。

伊就笑起来,带着一丝嘲弄:你以后也会这个样子,变成一个唠叨的老太。女人都这样。

当时心里很气,几乎面红耳赤地争辩:不! 我才不会!

但伊一副很从容的姿态,也不加以驳斥论证,只是成竹在胸般地微微笑着,

我从这姿态中看出了居高临下俯视众生了然一切而又懒得搭理的傲慢:我知道肯定会这样,但我不想跟你争论,瞧你这急赤白脸的小样儿,too young 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

于是心中更加气愤,但最终也无话可说,因为“以后怎样”不能拿来作证据。

如今一晃而过几十年,的确做到了“不!我才不会!”,倒不是说不忘初心——不想成为自己讨厌的那类人,而是,,我的本性就不是个“话多”的人,而且并不擅长与人face-to-face沟通——当然唠叨并不是良性沟通 。在亲密关系中,我遇到问题一般是采取冷战法,直到自己能消化掉这个问题,这其实也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是把问题埋起来而已,所以本质上我的问题还是:不能进行良性的沟通。但我想,相比唠叨,这不算什么,因为大多数人都不会良性沟通,甚至于国家/民族/地区之间,都存在缺乏良性沟通的弊病,所以 世间才会如此,纷争频起。

爱唠叨的人会把自己的唠叨归于:关心人 。

关心人是没毛病的,好比雪中送炭,在人需要的时候给予精神上的鼓励或者合理可行的建议和物质上的帮助,是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但可惜唠叨并不是,不然怎么称为“唠叨”呢?唠叨这个词一看就是做负功啊,它只能是瞎操心。

对于瞎操心,林毛毛对此的注释是:因为自己没正经事要干,也没白日梦要做,所以抓个人为他操心,因为这比实现自我容易多了。——心理学这么说的。

然也。

进入婚姻家庭的人,往往会有一种心态和期望,就是望夫成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愿望全是他人应怎样优秀,而非自己——自己也就那样了。

回过头来再想自己为什么能“守住初心”,大概是,对于他人,并没有啥期望,因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没有努力去成为优秀的人,怎么有脸去要求别人呢?

曾经跟一个熟人闲聊,因好久不见,且据我的观察,伊是个有野心的人。故随口问:想必你现在应是高层管理了吧?

伊说:还没。只是一个部门的小管理。你是不是对我挺失望的,没做到高层?

我想,我为啥要失望啊?对你又没期望,你干到什么程度跟我有什么关系?难不成我还指望你功成名就飞黄腾达后提携我?我虽然不擅长人际交往,但原则还是懂一些的,以我们熟人的关系,日后你成功了,我也就不在你的熟人名单里,更不用说"朋友"了,因为既然你这么重视名利,而我是咸鱼一条,对你没有什么帮助,就没有可能躺在你的“好友名单”里。

后来我们就失联了。

至于其它的生活小事,更用不着去唠叨,因为一开始的选择,就决定了与什么样的人相处,假如一开始选择了烟鬼,之后一起生活后反复唠叨抽烟有害健康,那就是你自身的不对,是你选择错误,怎么能把自己的选择错误归于人家,要人家戒烟呢?但这可能也是大多数人的通病,选择不经脑子,选择后又百般抱怨千种唠叨,使男人有种错觉,以为女人都是这种德性。

曾经就有烟鬼同事嘲笑我:你男人抽烟你不一样唠叨啰嗦?你还能怎样?

真是可笑,我看起来像明知道屎不能吃还偏偏要去吃屎的人吗?再美的男人,只要他抽烟,我就不会要他。(当然有男人——也许还有女人,会跳出来说:瞧你那模样,人家肯定先不要你。呵呵,人家关你屁事?谁先急谁输。)

还有一些可能事前没发现,事后才觉察的,赌暴嫖之类,那么发现后及时止损,该远离远离,该拜拜拜拜,没必要捆绑在一起,天天唠叨,指望从良。与其指望靠唠叨改变别人,就不能改变自己吗?你连自己的选择都改变不了,非要一条道走到黑,又怎么能要求别人作出改变。

有时想想,人也可能不是爱唠叨,人可能是热爱SM,因为一唠叨,就可能会引发争吵,而争吵会让肾上腺素飙升,从而从中获得某种快感。有句老话不是这么说的吗:床头吵架床尾和。虽然现在据调查,男人30岁后性能力断崖式下降,可能床尾和也只是几分钟,也可能根本没有床尾和,但毕竟肾上腺素已经飙升过了,有没有性生活,性能力行不行,有没有高潮也就不太重要了。下面不行靠上面。就像老话说的:打是亲骂是爱唠叨是种关爱,说到底全是秀恩爱。

#闲话#

评论